▲圖一、經濟部工業局主任秘書周崇斌為「第二屆氫能論壇」揭幕。
▲圖二、國內外氫能專家齊聚「第二屆氫能論壇」探討氫能發展動態。

      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於7月21日在台北世貿一館展開為期3天的展覽,展覽期間由台灣淨零排放協會及澳洲辦事處於7月22日假博覽會主舞台舉行第二屆氫能論壇,該活動由IFC Global、APSDG協辦,以及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贊助,主辦單位台灣淨零排放協會簡又新理事長致詞強調,依國際能源總署(IEA)規劃,全球若要於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願景,則氫能於發電、運具、工業及建築等部門之應用需占全球能源供給比例之13%;此外,我國規劃2050年淨零碳排總電力氫能占比目標需達9~12%,顯見未來氫能多元應用及穩定氫氣料源供給,將是國內外重要議題。

      另一主辦單位澳洲辦事處副代表Brent Moore線上致詞時則表示,如何以氫能來取代化石燃料並且持續帶動經濟發展係目前國際探討重點,台灣與澳洲皆有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並降低化石燃料使用的共同願景,目前澳洲已積極投入1,227億澳幣作為氫能項目的研發資金,預計有18項專案計畫即將動工,而台灣自2022年起也成為澳洲的能源出口國之一,相信在台澳雙邊合作下,可以共創擁有潔淨能源的未來。
致詞貴賓經濟部工業局主任秘書周崇斌表示,氫能為我國重點發展項目,經濟部特成立氫能推動小組,針對氫能取得來源、應用技術、國際合作以及國內推廣等4大面向著手,例如台電公司正開發天然氣混氫發電技術、中油公司則開始規劃部屬加氫站,以及中鋼公司亦將氫氣應用在煉鋼製程中,但氫能推動必須依賴產、官、學三方配合以及民眾響應才能帶動氫能發展。

      本次氫能論壇特地邀集BP公司專案經理Joseph Doleschal-Ridnell、英國Pace CCS公司創辦人Matthew Healey以及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研究院研究員Anne-Sophie Corbeau等國外專家來講解國際氫能發展趨勢,論壇中簡單說明氫氣可依據製程與碳排區分為綠氫、藍氫及灰氫等形式,綠氫便是以再生能源電力電解水所產製出的氫氣,其製程不額外產生二氧化碳;而藍氫則是將碳氫化合物進行裂解取出氫氣,再將製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以碳捕存技術(CCUS)捕獲並封存,排碳量可減少60%至99%,灰氫製程則與藍氫大致相同,差別在於灰氫並未捕存二氧化碳,此外,三位講者不約而同地強調氫能是未來全球達成淨零轉型的重要工具之一,且藍氫與綠氫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Joseph Doleschal-Ridnell另表示,目前BP公司主要三大發展重點為減少化石燃料使用、促進運具便利性以及發展低碳能源,並以澳洲的GERI、Kwinana hydrogen hub以及Australian Renewable Energy Hub三大氫能項目作為例子介紹BP公司氫能發展規劃,預計2027年可開始銷售綠氫給澳洲當地客戶,並從2029-2030年開始出口綠氫。

      Matthew Healey則強調,以長遠來看,全球應大力投入發展綠氫,才有望達成各國所承諾的氣候目標,但在推動氫能發展進程中,短期目標更應著重於協助傳統化石產業轉型增產藍氫,再加上藍氫生產成本較為低廉,因此主要發展趨勢將是藍氫先行,之後再透過降低綠氫生產成本進而提高綠氫生產率。

      Anne-Sophie Corbeau補充道,氫能的國際碳排放強度計算標準需儘早訂定,而目前氫能發展較為快速的地區分別為美國與歐盟,美國因降低通膨法案提供發展氫能的企業得享有稅賦減免優惠,若氫能的碳排放強度低則稅收優惠利率越高;而歐盟則因再生能源開發較早,導致在推動氫能開發上較具優勢。

     本次論壇亦邀請聯華林德氣體集團潔淨能源與氫能開發總監許正翰及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說明國內氫能發展概況,許正翰開發總監表示,國內綠氫並不便宜,若以再生能源每度5元計算,則每立方公尺的綠氫成本將達25元,相較藍氫成本的3至4元差異將近8倍,因此需在再生能源電力供應達到一定規模時,再透過便宜的再生能源生產綠氫,或將綠氫視為儲能工具,才符合成本效益。此外,聯華林德集團也建議可將氫能設施布建於鄰近客戶端廠址處以有效降低綠氫生產成本。

      萬皓鵬副所長表示,預估我國氫能供應於2050年時將有75%氫氣進口、25%自產,自產氫能部分,藍、綠氫分別為30%及70%,目前雖受限於成本因素導致國內氫能應用較不普及,但在國際減碳壓力下,我國氫能推動進程將日益增速,若能盡早部屬加氫站及氫能接收站等關鍵設施,並適時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將有望使我國提早達成淨零轉型目標。


台灣淨零排放協會 編撰